以“李宁”为首的中国民族体育品牌发奋图强,全力以赴,向打造世界一流运动服装品牌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,李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,“李宁”的国际化发展思路也越来越清晰。目前,“李宁”已初步建立起国际化的品牌形象,进入国际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。此时,“李宁”需要对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做出评估,才能明确战略重心,全面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能力。
李宁的国际化之路“道阻且长”,李宁一共有三次国际化的经历:
1) 第一次国际化:
李宁第一次国家化在1999年开始,成立了李宁国际贸易部,主要是为了树立国际品牌形象,主要是为了和海外经销商接触,征战欧洲市场。但由于缺乏国外市场经验,以及品牌认可度不高,海外的销售成绩惨淡,至此,李宁基本放弃了海外拓展的业务。
2) 第二次国际化:
第二次国际化在2009年开始,此次李宁有了经验,但耐克和阿迪达斯以及通过战略调整进入了快速上升轨道,李宁的品牌从整略逊一筹,并且还有安踏紧追其后,因此李宁重压西班牙市场。但因为市场品牌重塑战略宣告失败、库存积压、CEO张志勇濒临“下课”,各项事业也兵败如山倒,李宁第二次国际化失败。
3) 第三次国际化:
李宁在国际时装周大放异彩,让海外和国内消费者看到了李宁新的可能,因此李宁开始了第三次国际化,和安踏高举高打去并购欧洲品牌“始祖鸟”不一样,李宁更像是一场小跑步快式的海外布局:以印度为核心,然后逐步攻占南亚市场,以及亚洲市场,这也是李宁目前正在布局的战略。
李宁国际化问题
1) 李宁专业性模糊
李宁是体操王子,之前“李宁”赞助国内外体操队服装被认为是成功的,但目前赞助篮球、足球和电竞赛事,李宁的专业性开始模糊。耐克的经验表明,盲目进去不擅长的细分市场,很难生存,耐克和阿迪,给消费者带来的都是非常清晰的品牌印象,耐克的篮球鞋做得专业,阿迪达斯的足球鞋做得好,但是李宁呢?专业性模糊,各种社会化媒体全力营销,但是没有一拳打到消费者心头上,不能让消费者记住。
2) 缺乏核心竞争力
李宁的国际化是和国际大牌抢占市场,对手是国际体育品牌,那就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专业性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,李宁没有一项属于自己的服装产业的技术,李宁的产品系列有篮球类、足球类、羽毛球类、只能说是产品线丰富,但每个系列的产品都没有可以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专业特点、核心优势,这样很难吸引到消费者,社会化媒体营销也没有一个主要的发力点。
3)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抵触
价格低、质量一般、缺乏科技含量已成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普遍认知,让欧美消费者接受廉价的“中国制造“很容易,但让他们接受”中国品牌“则是充满挑战。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成功优势,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品牌,中国品牌在全球尚未形成整体的影响力。这不助于”李宁“塑造品牌形象。
4) 此国潮非彼国潮
李宁时装周爆红是因为李宁讲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相结合,但这是中国的文化,到了国外能让人眼前一亮,但不一定能让国外消费者接受,毕竟李宁在国外是一个外来品牌,李宁在国内被奉为国货之光,在国外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,因此李宁应该结合当地市场的文化属性,这样才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,或者不被排斥。
营销建议
1) 社会化媒体营销本地化
结合国外的媒体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,雇用当地员工,运营当地的媒体社区,了解目标消费市场的具体需求,就像在中国媒体,李宁在小红书、抖音、和微信都有自己运营社区的一套专属的模式,小红书种草,抖音娱乐化、微信粉丝化,在国外的主要媒体比如Facebook、Whatsapp上,探索运营的模式,将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本土化,以吸引目标消费者。
2) 传递国家文化形象
耐克强调美国的自由和梦想,阿迪达斯强调德国意志和品质,耐克卖的不是鞋子,而是运动精神和信仰,从而达成品牌营销的核心目的。而李宁的国际化,却没有突出承担民族国宝级品牌定位的价值观和文化。李宁虽然在换标后喊出了“make it change ”的口号,却在帮助运动员自我实现、成就梦想的过程中鲜有具体行为。因此,李宁应该在国外传播一种属于中国但高于中国的文化,以吸纳国外消费者。
3) 推动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
体育运动项目就是一门共同的交流语言,耐克对篮球和篮球文化的贡献;阿迪达斯对田径做出了贡献,李宁虽然在羽毛球、体操等运动项目有所积累,但是还没有全面“垄断”,李宁应该选择一项运动事业并推动它的发展,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现代化运动品牌的价值,会更容易被国外消费者接受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乐球直播_乐球直播免费体育直播_乐球直播nba免费观看高清_24直播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本文作者:admin本文链接:https://yacai158.com/post/1338.html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